Sample Pages Preview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的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南窑笔记》有仿龙泉窑的记载: “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不亚于古窑”。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收青瓷,继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民国三十三年(1944)龙泉县县长徐渊若著《哥窑与弟窑》称:“……大约在光绪二十年(1894)前后,德教士奔德购地垦种,发现古瓷,流传国外,始引起各方注意。光绪二十八年( 1902)小梅吴井兰、城区廖献忠等,至大窑发动村民,采掘一种钢筋炉(鬲炉),终在叶坞底掘出,由吴井兰购去,村民方知地下埋有此贵重之古物。继在村内大堂后踊跃发掘,深入山地数十丈,掘出古物多种,并发现古庙址一所……至光绪三十年( 1904),上海古玩商日人天野静之,首来大窑收购,侧重于钢筋炉及小件瓷器。继之有日人松田元哲来购。至宣统二年( 1910),福州南台大和药房主人日人行原始平至大窑,嗣后年必数次,首尾十余年,至则必住月余,随带有参考书籍,据称钢筋炉形式奇妙,质料细纯,适于装饰,脱手较易。行原曾在大窑与村民合作发掘,遇有未成熟之瓷坯,即加以复窑;破碎者加以修整。又倡导加彩之可贵,是以钢筋炉及加彩品,均一经品题,身价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