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昌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作为唐代文化艺术上的一枝奇葩,因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三彩是对唐代三彩铅釉陶的简称,以白色黏土为胎,用铜、铁、钴、锰等金属为釉料的着色剂,使釉在烧制过程中黏度小,流动性大,易垂流、晕散并可降低烧制的温度。先经1100度左右烧素坯,然后在已素烧过的胎体上施釉,再经900度低温烧制而成,呈现出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赭、褐等斑斓的色彩。目前一般认为唐代三彩器物是河南或者陕西生产的,北京地区在唐代不产三彩器。
北京地区传世或出土的唐三彩虽然不多,但也颇具代表性。本文将以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唐三彩的代表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地区的唐三彩,并通过种类、造型、工艺、釉色、纹饰等方面将首都博物馆藏三彩器与河南地区出土的三彩器进行比较。一、种类比较
唐三彩作为冥器用于随葬。作为随葬品其种类也非常多。巩义黄冶窑唐三彩窑址内出土的三彩器,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形象生动、造型别致,其种类有:生活用具类,这一类数量最多,约占三彩器总数的35%。三彩俑类,这一类仅次于生活用具,约占总数的30ek。三彩模型类,均为小件器,约占总数的20%。三彩玩具类,约占总数的15%。建筑构件类,数量少。
首都博物馆藏唐三彩器的种类相对较少,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类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