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1.捧槌瓶
瓶浅盘口,直颈,直腹,圈足。棒槌瓶为康熙时期所创烧,是民窑青花瓷器中最具典型性的器物之一。器身常装饰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以及历史故事的题材。底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款或双圈内画象征物作款,有时双圈单独使用(图194、195)。
2.观音瓶
瓶撇口,短束颈,丰肩,肩以下渐内收,圈足外撇。因瓶似立观音而得名。观音瓶为康熙年间的典型器物,除造型外,其他与棒槌瓶相同,也是康熙青花瓷器较为多见并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图196)。
3.花觚
花觚来源于古铜器式样,宋代官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觚广口外撇,粗长颈,束腰,腹微凸起,高圈足。从清代顺治时期开始生产花觚,但器形为小,康熙时大量烧制,它与捧槌瓶、观音瓶、凤尾尊一样,具有康熙青花的典型风格,为康熙民窑青花瓷器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另一种花觚口足外撇,束腰无腹,多用于外销,现英国博物馆内就有多件(图197、198)。
3.凤尾尊
尊大口外撇,粗长颈,溜肩,肩以下内收,圈足外撇。凤尾尊为元代龙泉窑所创烧,康熙时期用以烧制青花瓷器,它与捧槌瓶、观音瓶成为康熙民窑青花“三大瓶”,成为康熙时期最典型的青花瓷器(图199)。
5.方腹瓶
瓶撇口,短束颈,溜肩,长方形腹,方平底足。此瓶为观音瓶的变体,也有称它为“方棒槌瓶”的。康熙时所创烧并独具风格。瓶一侧书“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另一侧书“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庚午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器底中心又书有“大明嘉靖年制”款。这种干支“庚午”与“大明嘉靖年制”款的矛盾是康熙前期严禁书康熙年号、而书写明代帝王款的真实反映。这为我们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断代依据(见图193)。
6.广口瓶
瓶撇口,粗颈,垂腹,高圈足外撇。康熙时创烧,在青花瓷器中较为流行,也是康熙时期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因其形似琵琶,也称“琵琶尊”。底中心常书以“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款(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