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在故宫博物院召开宋代五大名窑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内外参会代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撰写44篇论文,形成《宋代五大名窑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本论文集主要反映近些年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产地,年代,胎釉原料,烧制工艺,釉色、釉质形成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涉及考古、器物等方面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 史宁昌、苗建民主编的《宋代五大名窑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精)》可供文物科技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博物馆工作者和高等学校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文献记载,据清乾隆间《南窑笔记》:“北宋钧州所造,多盆、奁、花盆器皿”,与发掘出土物的器物一致。再据清乾隆年间蓝浦撰《景德镇陶录》记:“钧窑,亦宋初所烧,出钧台,钧台亦称均州,即今河南禹州也,土脉细,釉具五色,,有兔丝纹,红者胭脂朱砂为最,青若葱翠。……底一、二、三至九、十数目字码为记。”这些文献记述皆与出土物相符。历史上许多事缺少记载是很普通,而有记载的是极少,我们应珍视已有的记载,至于虽有记载,而无出土物为证,亦是绝对有之,但对已有的记载,决不可妄自否定,比如南宋杭州修内司官窑,在未发现以前,不是有人撰文否定修内司官窑的存在吗?可经过时间的推移以及考古发掘的呈现,不就证实了文献的正确与可靠性。
关于钧窑始于唐代持否定意见,在前面已论证,现不再赘述,兹仅对钓窑始于元末明初再次否定,对始烧于北宋初做一补充论证:
提出钧窑始于元末明初的主要根据:钧窑器在大量的宋墓中不曾发现,而多是元墓中与元代遗址中。对这样的提议,纯是检索资料有限,或是人云亦云。现告知如下:①山西大同金代阁德源墓(1190)出有钧瓷长颈瓶两件,香炉一件②1987年重庆合川绍熙元年石室墓出有天青乳光釉仿钧窑胆瓶。我们就以此两例为证,再说宋墓中不曾发现钧瓷就没有可言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