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著的《明式家具图案研究(精)》是明式家具图案资料的整理,但非仅仅是一般性资料图案的汇集。它在展示缤纷绚丽的图案纹饰及其演变的同时,发掘明式家具发展的社会原因,还原了旧日生活场景,以便寻找出明式家具的文化和物质的发展逻辑。在揭示器物生产的同时,揭示了工艺品创作、生产和经济发展、商品消费、社会形态的关系。从而在器物研究中,找寻到更深层次的问题,获得概念性的提炼。这种独成一派的对明式家具图案的研究方法乃至结论,其实也提炼出许多明清工艺品发展的普遍性,将会为古典家具及其他的古代艺术品研究提供借鉴。"生活研究可以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历史,为史学研究带来新视角与新方法"。一定程度上,《明式家具图案研究(精)》做到了让艺术史为大历史的研究打开一扇小门,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小分支,使抽象的史论在鲜活的实例中变得生动有趣。
经过春秋战国至两汉,各类器物上的螭龙纹发展已经十分充分,此后历代一直有所传承,至唐代衰落。宋、明风尚复古,螭龙纹又一次复兴。
明晚期,螭龙纹现身于硬木小件上,上海市宝山区明代万历朱守诚墓出土紫檀瓶上有正面双目形象的螭龙纹,同时出土的还有紫檀盖竹雕香筒,紫檀盖上雕有正面螭龙纹。
这种明晚期螭龙纹的形态是:螭面为正脸,可见双目,嘴闭合,四肢尚存,肩月甲处有肌肉感,四爪比较写实。背有脊线。尾部保留汉、宋以来分叉如卷草的图案造型。它们面部形象类虎似猫,取俯视角度摹写,表现趴卧之态,带有汉代以来的形态,笔者称之为“万历螭龙”。此紫檀瓶和紫檀竹筒盖均非家具,而纯粹的这种万历螭龙纹在明式家具上也未曾见到。
在清早期,螭龙纹活跃在明式家具的主流图案中,并贯穿至清晚期,延绵演化。其身姿的每个变迁异化,都映现出年代的变迁,成为年代识别的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