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华学诚古汉语论文集

Price: $14.80 $10.40 (Save $4.40)
Only 2 left in stock, order soon.
Add to Wishlist

Table of Contents
历史词汇与古文注解 
003/也释“无赖” 
——兼谈历史大词典的词义描述 
030/释“无赖子”并论其发展演变以及与同义形式的争 
050/就王念孙的同源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 
065/扬雄《蜀都赋》词语札记 
078/扬雄《蜀都赋》词语注商 
《方言》整理与校释 
085/王念孙手校明本《方言》的初步研究 
107/论扬雄《方言》的历代整理 
147/《方言》校释商补 
184/《康熙字典》引《扬子方言》考 
——以《子集》为例发凡 
《尔雅》方言词考索 
201/论《尔雅》方言词的考鉴 
210/论《尔雅》方言词的词汇特点 
219/论《尔雅》方言词的地域分布 
229/论《尔雅》方言词的训释方式 
《说文解字》专题研究 
237/《说文》“一曰”义例试说 
255/“某与某同意”与许慎的文字学思想 
264/论《说文》的方言研究 
275/《说文解字新订》的问题和错误 
语法史与《马氏文通》 
291/试论《论语》的句中“也”字 
303/两汉之交文学语言中的名量词 
——基于扬雄作品用例的研究 
322/由《马氏文通》中的“矛盾”得到的启示 
——以词(字)类有定无定说为例 
附录 
329/华学诚汉语言文字学论著目录 
335/后记
Sample Pages Preview
根据《尔雅》的材料对战国时的方言状况所作的上述分析描述,还能从传世先秦文献的记载中获得印证。 
首先,南方,特别是楚语与中部地区的华夏语差异很大,但是又肯定这种差异是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差异。《孟子•滕文公上》有一段记载: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陈相见许行而大悦,蛊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闻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南蛮鴃舌之人”是骂许行,赵歧《章句》云:“许行乃南楚蛮夷,其舌之恶如鴃鸟耳。”“夏”是指“诸夏”,即华夏族;“夷”盖指华夏族的周边地区,实际包括方言差异较大的周边居民和周边的少数民族。许行讲的是楚语,很难懂,所以孟子斥之为“南蛮鴃舌之人”,但是这并不妨碍许行“自楚之滕”去宣传他的学说,也没有妨碍他和“自宋之滕”的陈相兄弟的交流。由此可见,楚语与华夏语同属一种语言,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差异。楚方言与夏言差异很大的具体语言例子,我们从《左传。宣公四年》中迢可看一则:“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闘谷于菟。”夏言“乳”,楚言“谷”;夏言“虎”,楚言“于菟”:这是词汇上的不同。夏言“虎乳”,楚言“谷于菟”而不说“于菟谷”:这是语法上的差异。 
其次,楚语与齐语的差别特别明显,而齐语自身的特点也很鲜明。这在《孟子》裹也有记载,一段见于《滕文公下》: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一段见于《万章上》: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滕文公下》中孟子讲的一段话是设喻,其目的是为了讨论“王善”的外部条件,但客观上揭示了齐、楚两地方言所存在的严重差异。咸丘蒙是孟子的学生,“齐东野人之语也”下趟岐《章句》云:“东野,东作田野之人所言耳。咸丘蒙,齐人也,故闻齐野人之言。”齐国是西周封国,始都于营丘(即今山东昌乐县),后徙都临淄(今山东淄博),战国时的齐地有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据《史记》的有关记载,甚至可以划定齐语的边界线。《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云:“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游汝杰先生认为:“此七十城,即汉初临淄、济北、博阳、城阳、胶东、胶西、琅邪七郡之地,相当于今山东巨野以东至即墨一带。这七郡之地即是齐语分布区,当时邻接的鲁地方言当与齐语明显不同,所以能分辨‘诸民能齐言者。”
华学诚古汉语论文集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