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三、篆书
篆书是包括大篆和小篆在内的各种篆文的总称,它是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间秦国和秦朝地区使用的文字。
1.大篆
秦统一以前秦国使用的文字被称为“大篆”,它是继承西周晚期的文字发展而来的,但是它与金文不是继承关系,金文是因为铸刻在铜器上而得名的,篆书则是因为它的字体特点而得名的。大篆笔画圆转、匀称,字体整齐,后来的小篆多数取自大篆。
战国时期,规范文字开始解体,各国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战国时期的文字成为最难辨认的字体,但是秦国仍然保持了西周文字的传统,一般认为这与《史籀篇》有关。相传《史籀篇》是周朝史官编写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后来成为秦人学习文字的范本。《史籀篇》中出现的文字被称为“籀文”,又称“大篆”,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字的特点,文字的象形性减弱,更加符号化、线条化,字形更加固定。秦国继承了这种文字,并将其一直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出处的不同,大篆也被称为“籀文”“石鼓文”或“诅楚文”。
籀文因《史籀篇》得名,许慎《说文解字》中收录的籀文有200多个。石鼓文是指唐朝初年发现的10个石碣上的文字,因为石碣的形状像鼓而得名。石碣上刻有歌颂秦王田猎的四言诗,文字残缺很多,原文有600多字,现存二三百个,目前在故宫收藏。
诅楚文是北宋时期发现的三种石刻,上面记录了秦王诅咒楚王,祈祷神灵攻克楚国的内容。诅楚文的原石和拓片都已经没有了,现在只能看到摹刻本,其文字和小篆非常接近,说明秦国文字是从大篆向小篆逐渐变化的。
2.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的标准字体。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措施就是“书同文”,以方便进行统治。根据许慎《说文解字·叙》的记载,秦始皇刚刚统一中国的时候,丞相李斯就建议要统一文字,废除和秦国文字不一样的文字。李斯写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他们根据史籀大篆,即《史籀篇》中的文字进行省简和修改,形成了小篆。
其实,早在战国末年,小篆就已经发展成熟了。秦统一文字时对小篆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加工,使之定型化、标准化,然后让李斯等人书写出标准字样加以推广。
目前所能见到的秦朝小篆,一是源于秦朝文物,主要是石刻、玺印和铜器铭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相传都是李斯写的;二是源于是文献,主要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