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Interna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s Teaching

Price: $12.81 $9.00 (Save $3.81)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Editor's Recommendation
《国际汉语汉字与汉字教学》由王秀荣著,内容简介:为加强国内外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挖掘和培养优秀教师,加强师资储备,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北京市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于2012年在中国各省市中率先制订并试行《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师资格标准》,并已依照此《标准》开始实施资格考试、颁发资格证书。该丛书系此资格考试培训的指定参考书。
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与培训丛书主要面向国内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也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从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其他人员,可用作专业课教材、教师培训、个人自学等。丛书立足于国际汉语教育实践,从具有前瞻性的国际化视角入手,在图书定位、丛书构成、编写理念、框架体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尝试和创新,以期实现“教学入门—教学实践—教学思考—教学创新”四步走的目标,最终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丛书有四大特色:1.普及和巩固基础知识;2.介绍和学习基本理论;3.了解和掌握基本方法;4.培养和提升教学能力。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中国符号——汉字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汉字规范化 
第四节简化字与繁体字 
思考练习一 
附录一简化字总表 
附录二“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 
第二章造字之法——六书 
第一节象形字 
第二节指事字和会意字 
第三节假借字、形声字和转注字 
思考练习二 
第三章发展与演变——汉字七体 
第一节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第二节今文字阶段的汉字 
第三节汉字字体与汉字教学 
思考练习三 
第四章日久见“字”心——汉字字形 
第一节整字 
第二节部件 
第三节笔画 
第四节形近字 
思考练习四 
附录三 常见笔画顺序容易出错的汉字 
第五章“读”你千遍不厌倦——汉字字音 
第一节声旁的表音作用 
第二节同音字 
第三节多音字 
思考练习五 
附录四常用声旁及构字情况 
附录五常用多音字 
第六章小世界,大乾坤——汉字字义 
第一节字义与字形 
第二节字义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多义字 
第四节字义与汉字教学 
思考练习六 
第七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字教学 
第一节国内外汉字教学概况 
第二节国际汉语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如何设计汉字练习和活动 
思考练习七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s Teaching (ISBN:9787040378535) 

三、篆书 
篆书是包括大篆和小篆在内的各种篆文的总称,它是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间秦国和秦朝地区使用的文字。 
1.大篆 
秦统一以前秦国使用的文字被称为“大篆”,它是继承西周晚期的文字发展而来的,但是它与金文不是继承关系,金文是因为铸刻在铜器上而得名的,篆书则是因为它的字体特点而得名的。大篆笔画圆转、匀称,字体整齐,后来的小篆多数取自大篆。 
战国时期,规范文字开始解体,各国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战国时期的文字成为最难辨认的字体,但是秦国仍然保持了西周文字的传统,一般认为这与《史籀篇》有关。相传《史籀篇》是周朝史官编写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后来成为秦人学习文字的范本。《史籀篇》中出现的文字被称为“籀文”,又称“大篆”,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字的特点,文字的象形性减弱,更加符号化、线条化,字形更加固定。秦国继承了这种文字,并将其一直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出处的不同,大篆也被称为“籀文”“石鼓文”或“诅楚文”。 
籀文因《史籀篇》得名,许慎《说文解字》中收录的籀文有200多个。石鼓文是指唐朝初年发现的10个石碣上的文字,因为石碣的形状像鼓而得名。石碣上刻有歌颂秦王田猎的四言诗,文字残缺很多,原文有600多字,现存二三百个,目前在故宫收藏。 
诅楚文是北宋时期发现的三种石刻,上面记录了秦王诅咒楚王,祈祷神灵攻克楚国的内容。诅楚文的原石和拓片都已经没有了,现在只能看到摹刻本,其文字和小篆非常接近,说明秦国文字是从大篆向小篆逐渐变化的。 
2.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的标准字体。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措施就是“书同文”,以方便进行统治。根据许慎《说文解字·叙》的记载,秦始皇刚刚统一中国的时候,丞相李斯就建议要统一文字,废除和秦国文字不一样的文字。李斯写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他们根据史籀大篆,即《史籀篇》中的文字进行省简和修改,形成了小篆。 
其实,早在战国末年,小篆就已经发展成熟了。秦统一文字时对小篆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加工,使之定型化、标准化,然后让李斯等人书写出标准字样加以推广。 
目前所能见到的秦朝小篆,一是源于秦朝文物,主要是石刻、玺印和铜器铭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相传都是李斯写的;二是源于是文献,主要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Interna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s Teaching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