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Fengwu Xiaoxiang: Pottery Unearthed in Qianjiaping, Guiyang (2 vols)

Price: $189.30 $133.02 (Save $56.28)
Add to Wishlist

Table of Contents
湖南史前白陶的考古发现(代序)/郭伟民
桂阳千家坪陶器图像及神灵崇拜/尹检顺
图版目录
图版
后记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Fengwu Xiaoxiang: Pottery Unearthed in Qianjiaping, Guiyang (2 vols) (ISBN:9787513413053)Sample pages of Fengwu Xiaoxiang: Pottery Unearthed in Qianjiaping, Guiyang (2 vols) (ISBN:9787513413053)Sample pages of Fengwu Xiaoxiang: Pottery Unearthed in Qianjiaping, Guiyang (2 vols) (ISBN:9787513413053)Sample pages of Fengwu Xiaoxiang: Pottery Unearthed in Qianjiaping, Guiyang (2 vols) (ISBN:9787513413053)

Preface


  湖南史前白陶的考古发现,与湖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紧密相连。1974年秋,湖南省博物馆发掘澧县梦溪三元官遗址,报告于《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刊布。1967年4月,该遗址曾进行过试掘,也发表过试掘报告,但由于试掘的地点位于年代较晚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因此没有发现白陶。1974年的发掘则在年代较早的地层发现了白陶,器物形态似豆形器,与白陶同出的还有橙黄陶。白陶的陶土均经细致淘洗,经湖南醴陵陶瓷研究所化验,白陶的主要成分为SiO2(68.92%)和MgO(23.38%),这是湖南史前白陶的第一次出土。
  安乡汤家岗遗址于1978年11月发掘,该遗址的报告于《考古》1982年第4期发表,该遗址出土了较多白陶。早期遗存墓葬中出土的白陶或白衣红陶圈足盘为一大特色,泥质白陶颜色洁白,内含极细砂粒,火候要比红陶和褐陶高。纹饰有戳印纹、压印纹、指甲纹、篦点纹、刻划纹以及极少浅、细的绳纹等。此类白陶和白衣红陶圈足盘制作精致,纹饰变化多端,图案繁缛新颖。这是湖南考古第一次发现数量多而且形态完整的白陶,其主要特点如下:(1)各组图案花纹之间绝无重叠或上下错位、距离不匀等现象,发掘者推测是使用了特殊的制作工艺。(2)主要花纹之间的方格纹地比较稀疏,方格下凹,不似织物印痕,估计是陶拍或印模凸起部分有小方格形的纹路,然后和主要花纹一起印上的。出现这种有双重花纹的印纹,应该是进步的现象。(3)地层中不能复原的白陶和白衣红陶残片有数百片,这些残片的纹饰千变万化,有链条纹、弯月纹、弧线三角纹、盾牌形花纹、砖纹,等等。但从器形来看,有印纹的均属于盘。其中,颇负盛名的器底饰八角星图案的白陶盘(M1:1)就是在本次发掘中出土的。
  澧县丁家岗遗址于1979年冬天发掘,该遗址的报告刊于1982年11月出版的《湖南考古辑刊》(第1集),报告中报道有“数量很少的细砂白陶”,其中第一期有一件细砂白陶盘(M21:1),器表戳印由篦点组成的各种复杂图案。第二期还发现了一件灰白衣的泥质褐红胎陶钵(M10:3)和一件泥质白陶盘(M14:1)。纹饰有刻划、戳印、压印、拍印等,彩绘有红底黑彩或红底赭彩者。发掘者意识到,丁家岗一期遗存应是大溪文化最早的遗存。
  安乡划城岗遗址于1980年冬天发掘,其报告在《考古学报》1983年第4期发表。在“早一期”的文化遗存陶系中,有10%的细砂白陶。纹饰的模印和戳印纹多施于细砂白陶。报告发表了胎为细砂红陶的白衣红陶釜和多件白陶盘。“早二期”细砂白陶已极少,仅见一豆。
  石门皂市遗址于1977、1981年两次发掘,其报告在《考古》1986年第1期发表。在下层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发现有白衣红陶,并有施彩的做法。其中数件圈足盘都是泥质白衣红陶。报告从测年和陶器形态上判断,该遗存的年代早于丁家岗遗址下层遗存,与湖北城背溪发现的遗存有某些共同的因素。
  这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新石器时代田野考古的大致情况,这也可以算是湖南考古的重点工作了。和全国一样,这个阶段湖南地区考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文化谱系,建区系类型。当时,在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编年序列。对于后一种文化,有青龙泉文化、湖北龙山文化、桂花树三期文化、季家湖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多种不同的称呼。从湖南考古发现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溪文化显然不是长江中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越过大溪文化的时间界限向上溯源,是湖南考古工作者的一项任务。因此,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湖南新石器时代考占工作就是搭框架、建谱系。在这样的使命中,陆续发掘了湘乡岱子坪遗址、株洲磨山遗址、湘潭堆子岭遗址、长沙大塘遗址、泪罗附山园遗址和黄家园遗址、临澧胡家屋场遗址、澧县彭头山遗址、岳阳坟山堡遗址、华容刘卜台遗址和车轱山遗址、南县涂家台遗址、黔阳高庙遗址等。此外,益阳地区考古工作者在南洞庭湖的资水下游发掘了益阳蔡家园、丝茅岭等多个遗址。通过这些工作,洞庭湖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基本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湘、资、沅、澧四水中上游的考古工作和文化序列的构建,也亟待有所突破。于是,从高庙遗址发掘开始,连续在沅水中上游地带的辰溪、洪江、中方、吉首等地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发掘了包括高庙、征溪口、松溪口、高坎垅、谭坎大地、溪口、岩匠屋、压祖山、河溪等遗址在内的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址,丰富了湖南新石器时代区域文化的内涵。通过这些工作,基本构建了湖南新石器时代的区域文化序列和谱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如同中国考古学的变革一样,湖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从构建文化谱系转向以重建史前社会为目的的聚落形态研究上来。因之,以城头山遗址为核心的澧阳平原聚落考古成了重点。
  湖南史前白陶的考古工作,就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收获。从洞庭湖平原来看,早前石门皂市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发现了白衣红陶,这似乎意味着广泛分布于大溪文化和汤家岗文化中的白陶有更早的渊源。而坟山堡、涂家台遗址的发掘则是将这一推测变为现实。
You May Also Like
Fengwu Xiaoxiang: Pottery Unearthed in Qianjiaping, Guiyang (2 vols)
$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