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2nd Edition)

Price: $8.60 $6.05 (Save $2.55)
Sorry, this product is currently out of stock.

Details
《中西文化比较(第2版)》将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多方位的对比,即从决定中西文化根本差异的生成土壤入手,通过发展历程、制度演变、哲学精神、宗教差异、对经济的作用、文学差别、艺术的不同表现、教育传统、科技进步、民俗等方面的对比,系统地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各自的内在价值,并回顾、阐释了历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望了中西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最后以中西文化的突出差异结尾。
《中西文化比较(第2版)》每章均结合其内容配有相关图片,文后附有思考题,以帮助读者理解每章的内容,也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中西文化比较(第2版)》是新世纪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又可供广大热爱中西优秀文化的读者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中西文化生成的土壤
第一节 文明的发源
第二节 农耕经济与海洋贸易
第三节 封建与城邦
思考题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文化的轴心时代与古希腊罗马时代
第二节 帝国时代与黑暗的中世纪
第三节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与产生巨人的文艺复兴时期
第四节 封建帝国的衰落与启蒙运动
第五节 19世纪的中西文化
第六节 20世纪的中西文化
思考题

第三章 中西社会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中西社会形态
第二节 中西社会的治理结构
第三节 中西社会主体命运
思考题

第四章 中西哲学的精神
第一节 中西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二节 中西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中西哲学侧重的内容
第四节 中西哲学的融通
思考题

第五章 中西宗教的差异
第一节 中西原始宗教及其基本构成
第二节 中国的国家一民族宗教:儒教与道教
第三节 中国化的佛教
第四节 西方宗教——基督教
第五节 中西宗教的差异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思考题

第六章 中西文化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与文化共生互动
第二节 中西不同的农业经济文化
第三节 中西商业经济文化
第四节 中西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差异表现
思考题

第七章 中西文学比较
第一节 中西神话比较
第二节 中西诗歌比较
第三节 中西散文比较
第四节 中西小说的异同
第五节 中西戏剧比较
思考题

第八章 中西艺术的不同表现
第一节 中西绘画艺术的不同表现
第二节 中西音乐的异同
第三节 中西雕塑的差异
第四节 中西建筑的异同
思考题

第九章 中西教育传统
第一节 中西教育思想
第二节 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重“艺”的中西教育传统
第四节 影响深远的中西教育家
思考题

第十章 悟性的智慧与科学的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及其成就
第二节 西方古代科技的发展及成就
第三节 近代以后西方科技的进步及中国的落后
第四节 中西科技的比较及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与世界的交流
思考题

第十一章 丰富的中西习俗
第一节 中西称谓分析
第二节 中西婚礼仪式比较
第三节 中西节日习俗比较
思考题

第十二章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一节 交流
第二节 碰撞
第三节 融合
思考题

第十三章 中西文化的突出差异
第一节 无神文化与有神文化
第二节 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
第三节 和谐文化与对抗文化
思考题
后记
Sample Pages Preview
第一节 中西绘画艺术的不同表现
  在造型艺术中,绘画这种艺术形式最为通俗也最为常见。
  “绘画”运用纸、笔、颜料、画布等材料,以线条、色彩、形体为主要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形象,表达入的思想情感。绘画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以工具、材料和技法作为划分标准,绘画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画(色粉笔画)、版画、壁画、素描等画种。
  “中国画”或“国画”,主要指运用毛笔、.墨、纸绢、水等工具材料绘制的卷轴画或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绘画形式。油画用油质颜料在特制的纸张或布、木板上绘制而成,以硬质画笔为主要绘画工具。在以欧洲绘画为中心的西方绘画艺术中,油画是影响最大的画种。所以,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的对比以卷轴画和油画为主。
  一、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追求
  中西绘画各自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追求上存在很大差异。
  (一)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笔、墨、纸绢和颜料等工具材料独具的特性,对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很大影响。
  用兽毛制成的毛笔,笔端尖而有锋,富于弹性,利于画出流畅而富于韵律的线条。毛笔的大小和软硬程度不一,分别用于烘托渲染、细描勾勒或皴擦等。墨的渗透力、附着力极强,用水稀释后,由于水量的不同,可以产生微妙的浓淡变化。传统中国画用墨讲究新鲜现磨,现代人一般采用墨汁作画。中国画用的纸,是用一些植物纤维按比例手工制作出来的,以宣纸为最佳。宣纸质地轻薄绵韧,又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适宜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熟宣不洇水,宜于绘制工笔画。用笔、墨色、水量及纸质等的不同,使中国画能够产生出变化无穷墨韵层次。
  颜料也是中国画的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有朱砂、石绿、金粉等矿物色和花青、胭脂、藤黄等植物色。中国画用色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
  (二)中国画以线条、水墨为绘画之根本
  中国画始终以线条为造型手段,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通过在绘画过程中对线条的控制,产生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等丰富的变化,用于表现物体的造型和质感肌理。由于对物象认识的不同,概括提炼的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线条形的不同运用,比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表现不同的质感,斧劈皴,雨点皴表现山石不同的肌理。除了单纯塑造形体的功能,中国画还强调线条和书法契合,使线条本身有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欣赏的对象。具有书法性质的“中锋运笔”,以及侧锋、顺锋、藏锋、露锋、出锋等运笔方式,都巧妙地运用了毛笔的锥形笔尖,写出的线条千姿百态,既能像“屋子漏痕”般遒劲稳重又能像“吴带当风”般流畅飘逸,各具独特的视觉魅力。
  早期的中国绘画,如唐、宋时的大批人物画和山水画,多是“随类”而“赋彩”,注重物体固有色的表现,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元明以来逐渐发展成了以水墨为主,以色为辅的面貌。墨在中国画中是特有的一种颜色,“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的说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墨为色的观念。五彩是指黑、浓、淡、干、湿,如果把白也算在内,就成为六彩。中国画的笔法和墨韵是浑然天成、相辅相成的。具体作画时采用“泼墨”、“破墨”等运用墨色的技巧来获得浓淡相宜的效果。或泼墨于纸上待其自然渗透后略加缀勾,或用浓墨破淡墨,或淡墨中加浓墨,力求变化出浓处精彩而不滞,淡处灵秀而不晦的水墨韵味,体现用墨之妙。多样的墨色变化和墨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而气势酣畅,云泽弥漫或水色淋漓中:有一种自然天成的情趣(如图8-1所示)。
Others Also Purchased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2nd Edition)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