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以上研究从整体上来说,过去注重形式、结构的研究,现在有些学者从语用认知角度进行研究。这里我们首先梳理传统的疑问句语法研究和研究分支。
汉语界对疑问句公认的基本分类是将疑问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和选择问,我们认为这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疑问句进行细致、深人的分析。
然而如果换一个语境,疑问句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如看电影的时间到了,同去的妹妹见你不动身,她很生气地问:“你去不去看电影?”那么,该问句的话语意义就可能是责备的意思,而不是纯疑问。也就是说,同一句话,在一个语境中是纯疑问,换一个语境话语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可见,疑问句受语境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语用认知现象,这是本书的基本观点。
疑问句的语用研究。疑问句意义与语境有关,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有时人们使用疑问句不是为了获得某种信息,而是把已知的事实或情况用疑问句的形式说出来,目的是突出强调某一已知信息,所以学者们认为有非疑问的用法,如设问、反问和祈使问。
最近几年从语用角度对意义偏离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如徐盛桓(1999)、刘静元(2008)、陈振宇(2008)、孙帮俊(2008)、张晓涛、邹学慧(2011)、谭轶操(2007)、邵敬敏(2012)等。其中徐盛桓(1999)研究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认为探询功能的减退和迁移都是疑问句语用嬗变链上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现象,从共时来说,嬗变是由疑问句的疑问结构体衰变造成的,嬗变形成一个嬗变链;通过对疑问结构体衰变过程的分析,说明疑问句嬗变的成因、表现形态以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并对这一现象做出一些规律性的说明。刘静元(2008)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汉、日语中不表达疑问的疑问句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表现形式和话语功能。邵敬敏(2012)对是非问句内部结构类型特点进行功能比较,在区分疑惑、询问功能的基础上,又将疑惑类下分为三个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