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1 规则性效应
儿童汉字识别中的规则性效应在不同实验任务中都得到了证实。舒华等(1996)采用纸笔测验方法探讨了二、四、六年级小学生形声字读音的加工特点,发现:儿童对规则字的读音识别好于不规则字和不知声旁字。读音错误分析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儿童的汉字读音识别中非系统错误(如将“略”读作“tian”,将“缺”读作“kuai”)的比例减小,而声旁类推错误(如将“琼”读作“jing”,将“秕”读作“pi”)的比例增加,这些错误或者是受了高频声旁的干扰(如“京”),或者来自于另一同声旁高频字(如“批”)的影响。在对不熟悉字的读音识别中,儿童需要更多地利用汉字结构中的语音线索,因此更多地表现出语文能力的差异,语文能力高的儿童对低频字的读音更多地出现系统错误,而语文能力低的儿童更多地出现非系统性的、随意的错误。孟祥芝等(2000)采用听写和选择任务的测验结果也发现:汉字声旁的规则性影响所有阅读水平儿童汉字听写和选择的正确率,但阅读水平低的儿童比阅读水平高的儿童产生更多的同音替代错误,他们对形声字声旁信息的运用能力较差。儿童汉字识别中的规则性效应表明在汉字加工中声旁能够被分解出来,并作用于整字语音的识别与提取,而且这种分解与提取的能力随儿童年级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增强而发展。
在半规则字、不规则字大量存在于现代汉字系统中的情况下,儿童逐渐发展起来的声旁规则性意识如何在学习和记忆汉字过程中起作用?舒华等(2003)使用类似课堂教学的学习一测验任务探讨了声旁提供的部分读音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其基本方法是:让儿童学习和记忆不同类型的生字,这些字的声旁为整字读音提供不同程度的语音信息,通过比较儿童学习、记忆各类生字的效果,探讨儿童对声旁语音信息的敏感性。被试为四年级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学习和记忆3种生字:(1)声旁提供汉字读音全部信息的规则一致字(如“猡”);(2)声旁提供汉字读音的部分信息,如声调不同字或声母不同字(如“孢”);(3)声旁不提供汉字读音的信息,如声旁不知字(如“钷”)。要求学生学习所有的字后回忆生字的读音,共学习3遍。实验结果发现: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正确率随声旁提供的整字读音信息不同而不同:声旁提供的部分信息越多,汉字回忆的正确率越高。当声旁提供全部信息时正确率最高,声旁提供部分信息时其次,当声旁不提供信息时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