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俗学

Price: $13.66 $9.60 (Save $4.06)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Editor's Recommendation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俗学》由长春出版社出版。

About Author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院校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名誉所长,原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29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1953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艺专业研究生,师从钟敬文教授。至今,从事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60年。1988年、1991年先后获国家突出贡献奖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至2001年连续两次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再获“山花奖”最高荣誉奖。2007年6月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学术成果:《中国民俗学》《中国民间信仰》《民俗学原理》《民俗学丛话》《神秘的萨满世界》《民间文学概论》《生灵叹息》《民俗文化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等专著,主编有《中国风俗辞典》《中国民俗百科丛书》《满族民间故事选》《世界风俗传说故事大观》《民间神谱》等。
Table of Contents
绪论 
第一章民俗学的定义和范围 
第一节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民俗学的概念和范围 
第二章民俗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民俗学的性质 
第二节民俗学的任务 
第三章民俗学的方法和作用 
第一节民俗学的方法 
第二节民俗学的作用 
第四章民俗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民俗的内部特征 
第二节民俗的外部特征 
经济的民俗 
导言 
第五章物质生产的民俗 
第一节民间村寨经济的民俗形态 
第二节民间游动工匠的民俗 
第六章交易和运输的民俗 
第一节市、商的民俗传承 
第二节交通运输的民俗传承 
第七章消费生活民俗传承之一:服饰习俗 
第一节服饰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节服饰习俗的构成因素 
第三节服饰的习俗惯制 
第八章消费生活民俗传承之二:饮食习俗 
第一节食俗的起源及范围 
第二节我国饮食结构及调制法的传承 
第三节饮食的惯制 
第九章消费生活民俗传承之三:居住习俗 
第一节居住习俗的产生 
第二节我国住室结构的类型 
第三节居住习俗的表现 
社会的民俗 
导言 
第十章家族、亲族的民俗 
第一节家族及其职能和类型 
第二节家族关系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我国家族的民俗传承 
第四节亲族及其称谓 
第十一章乡里社会的民俗 
第一节乡里社会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乡里社会的内部构造 
第三节乡里社会的习俗惯制 
第十二章都市社会民俗 
第一节都市民俗的新概念 
第二节都市、村落民俗交流循环体 
第三节城乡民俗融合的近郊村落带 
第四节都市民俗原型及都市化过程 
第五节古都民俗文化遗产 
第十三章个人生活仪礼的习俗 
第一节人生仪礼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人生仪礼的民俗形式 
第三节人生仪礼的改革 
第十四章婚姻的民俗传承 
第一节婚姻俗制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婚姻的民俗形式 
第三节婚姻的其他民俗传承 
信仰的民俗 
第十五章信仰的民俗及其特征 
第一节信仰习俗的范围 
第二节信仰习俗的特征 
第十六章信仰的原始形态 
第一节大自然信仰 
第二节动植物信仰 
第三节图腾信仰 
第四节祖灵信仰 
第十七章信仰手段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占卜类手段 
第二节禁咒类手段 
第三节巫蛊类手段 
第四节祭祀类手段 
第十八章岁时节日与信仰习俗 
第一节岁时节日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节日的性质及类型 
游艺的民俗 
第十九章游艺民俗的概念和范围 
第一节游艺民俗的概念 
第二节游艺民俗的范围 
第二十章游艺民俗的主要类别及其活动 
第一节民间口头文学活动类 
第二节民间歌舞乐活动类 
第三节民间游戏活动类 
第四节民间竞技活动类 
第五节民间杂艺活动类
Sample Pages Preview
在私有制社会里,剥削阶级不仅垄断了村落经济命脉,同时还掌握了村事务行政权,于是形成了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与之斗争的矛盾关系,村内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则往往广泛联合邻村邻乡的同阶级力量,抵制或反抗反动阶级。同时,剥削阶级也往往利用宗教关系、亲缘观念、乡土观念束缚或麻痹反抗他们的阶级。通常在村寨中散布“一个姓字没掰开”、“人不亲土亲”等舆论,往往起到了消磨被剥削阶级意志的消极作用。历代农民斗争及现代农民运动的朴素革命性,就是源于村内阶级集团之间的关系。 
二、亲族集团。亲族集团是村寨社会产生以来支配或左右村社会生活的重要联合势力。村事务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表现出明显的亲族倾向,村制往往受到村内各亲族族制的严重影响,甚至有的村制与族制相合,构成一家说了算的局面。几大亲族集团在同一村落内,常常有复杂的宗族派性之争。当然,在有的一姓氏族村寨中,氏族内部各个支系,一个家族村中内部长门、次门之间也会出现小的宗派纠纷。亲族本身的内聚力,对其他亲族集团排斥作用很大,特别是占优势的亲族集团对较弱小的亲族集团这种排斥性更大,因此出现了势力弱的亲族集团往往借助附近村镇的亲族关系的外力,扩大自身在村内能量,以抵制其他各亲族集团。在我国长期封建家族制构成的村落中,因袭、保守、落后、狭隘、维护亲族集团利益等特点,都成了村落进步的严重障碍,至今也是干扰新农村发展的习惯势力。 
当然,亲族集团间的联合、对外的一致性都存在,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村落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民族集团。这是民族杂居村落独有的构成因素。两个民族以上的成员在同一村落生活的现象在我国比较多见,主要分布在我国边疆各省区与内地接壤的一个较大的地理圈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村寨由三至四种民族杂居。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俗学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