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3版)

Price: $19.35 $13.60 (Save $5.75)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3版)》不是对于古代文体系统的概论,而是对于文体的个案研究。吴承学力图在学术界现有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古代一些文体包括文学文体和实用性文体的文体体制、渊源、流变及各种文体之间相互影响等问题作历史的描述和思考。除了研究文体的语言文字形式之外,以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全面研究古代文体的内部结构,文体的审美特征,以及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文体发展的规律,等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文体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感受方式、审美心理以及文化心态。

About Author
吴承学,1956年生,广东潮州人。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分配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工作。1994年晋升教授,2006年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聘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山大学学报》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出版过《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等专著数种,论文多篇,主持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
Table of Contents
绪论 
第一章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 
一盟誓制度与盟誓文体之形成 
二盟誓的体制与形态 
三盟誓研究的文化意义 
第二章论谣谶与诗谶 
一谣谶形态与谶纬之学 
二诗妖、诗异:征兆、禁忌与政治炒作 
三诗谶:心态与命运 
四谣谶说与诗谶说对于创作心态与叙事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策问与对策——对一种考试文体的文学与文化研究 
一从政务咨询到人才选拔 
二作为文章的策问 
三对策:君臣交际之始 
四对策的文体特征与局限 
第四章汉魏六朝挽歌考论 
一挽歌文体之源 
二嘉会与挽歌 
三从抒情到叙事 
四从悼人到自挽 
第五章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 
一唱和:交际与交流 
二公宴:“嘉会寄诗以亲” 
三探题赋韵:集体性规范 
四赋得:“诗徇乎物” 
五联句:集体性形态 
六文体形态:观念的载体与文化的意蕴 
第六章六朝的忏悔文与杂体诗 
一忏悔文:从自省到忏悔 
二杂体诗:汉语“诗性”的形式实验 
第七章论古诗制题制序史 
一魏晋:从无题诗到有题诗 
二唐宋诗题:从规范到多样 
三诗序:诗题的补充 
四诗题与诗序:古诗演变之迹 
第八章论题壁诗 
一题壁诗源流 
二相关的创作与传播形式 
三传播与传世 
四题诗与文人之生活和创作 
五题诗与大众之接受和传播 
第九章唐代判文文体及源流研究 
一判与唐代的选士制度和文化风气 
二唐判的体制 
三判体之流变及对叙事文学文体之影响 
第十章集句论 
一集句诗之源流 
二其他集句文体简述 
三集句:独特的体制与风味 
第十一章论宋代櫽括词 
一宋代櫽括词之兴 
二櫽括与帖括 
三櫽括:非原创性的另类创造 
第十二章评点之兴——论文学评点的起源和南宋的诗文评点 
一评点的学术渊源 
二南宋诗文评点举要 
三刘辰翁:第一位评点之集大成者 
四圈点的符号意义与评点的文化意味 
第十三章明代八股文 
一从八股文起源诸说看其文体特点 
二八股文之形成及基本结构 
三八股文形态举例 
四关于代人立言 
五关于守经遵注 
六关于八股文的语体 
七八股文及其理论与文学创作 
八八股文对明人心态之影响 
九关于对八股文的评价 
第十四章论“序题”——对中国古代一种文体批评形式的定名与考察 
一关于“序题”的定名 
二文体序题的产生与兴盛 
三序题作为批评文体的特点 
第十五章晚明小品 
一从六朝小品到晚明小品 
二在载道与法度的古文之外 
三意境的营造 
四本草药方妙成文 
五意象体小品 
六世俗的雅化 
第十六章论晚明清言 
一清言之盛 
二浊世清梦与“务讲禅宗” 
三生活艺术化与“矫言幽尚” 
四幻灭感和末世味 
五清言的文体与语体 
第十七章文字游戏与汉字诗学——《诗牌谱》研究 
一《诗牌谱》及编者 
二《诗牌谱》的内容与规则 
三汉字特性与诗学 
四从《诗牌谱》到集字诗 
附录唐诗中的留别与赠别 
引用书目 
后记 
第三版题辞
Sample Pages Preview
刘辰翁在明代影响很大,其评点备受重视,“士林服其赏鉴之精博”。如果说,刘辰翁的评点在明代文学批评界中是一门“显学”,恐怕并非夸张。举个例子说,明代举足轻重的诗歌选本《唐诗品汇》中收录了历代批评家评论材料,取舍是比较严的,正如其“凡例”所说:“夫文章者,公器也,然而历代辞人志趣不叶,议论纵横,使人惑于趋向,今取其正论悟语,悉录之,其或文儒奇解过中之说,一无取焉。”据我初步统计,《唐诗品汇》引用刘辰翁的评点近七百则,在所有被引用的历代评论家之中,数量最多。而且编者在某些地方还特地声明:“批语无姓氏者系刘须溪评。”在许多卷中,因过多引用刘辰翁评语,只好省略称“刘云”以代全称。从《唐诗品汇》引语的数量,就足以看出刘辰翁在明代文学批评中的特殊地位了。明人的选集引用刘辰翁评点语的不少。如顾起经《王右丞诗集参评》、郭浚《增定评定唐诗正声》、周埏《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等。明人对刘辰翁评价很高,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刘会孟名能评诗,自杜子美下至王摩诘、李长吉诸家,皆有评。语简意切,别是一机轴,诸人评诗者皆不及。”刘辰翁在明代的名气,既有文学上的原因,又有品德上的原因。他在宋亡之后不出仕,所以,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二把他与伯夷、陶潜相提并论。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3版)
$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