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
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外华裔学生的华语习得特点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针对华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本书梳理、展示了近20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华语习得相关因素研究、华语偏误研究、中介语研究、华语认知研究等多个方面。本书对华语买得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对华文教育学科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br/>
Table of Contents
综述
第一章华语习得相关因素研究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背景调查的必要性
一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看对东南亚华裔学生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二从华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现状看对东南亚华裔学生调查的必要性
三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看调查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必要性
第二节家长在华文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
一角色与作用
二问题与思考
第三节华裔与非华裔学生的态度及动机对比
一研究假设及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四节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对华语社团的认同比较
一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认同的现状分析
二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认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第五节华裔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思路
一改进调查研究的方法
二完善汉字学习策略量表
三注重华裔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
四对汉字学习策略有效性进行评估
第六节华裔学生华语学习特点
一华裔学生华语学习的总体特征
二美国华裔学生华语习得特点
三美国华裔学生华语课堂中的优势和问题
四华裔学生汉字书写特征
第二章华语偏误研究
第一节语音偏误
印尼华裔学生华语语音偏误
二泰国华裔学生华语语音偏误
三菲律宾华裔学生华语语音偏误
第二节语法偏误
一印尼华裔学生华语常见语序偏误
二印尼华裔学生“把”字句习得偏误
三菲律宾华裔学生华语语法偏误考察
第三节汉字偏误
汉字偏误考察
二汉字偏误与其学习策略的关系
第四节语用偏误
一华语语用偏误考察
二东南亚学生华语拒绝言语行为分析
第三章华语中介语研究
第一节马来西亚华裔学生语码混合行为及态度
一华裔语言使用简况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总结
第二节华裔与非华裔语用策略对比分析
一应答称赞的语用策略对比
二商业性场景中协商策略对比
第四章华语认知研究
第一节印尼留学生汉语声母感知实验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三声母感知偏误原因分析
四声母教学建议
第二节海外华人学生华语心理词典的特点与成因
一研究方法、被试情况及语料情况
二语料分析
三结论
第三节印尼学生华语主动句被动句命题表征的项目顺序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印尼华裔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Sample Pages Preview
委婉拒绝主要采用间接方式,即使强烈拒绝的时候也可能采用间接方式,原因是不愿直接拒绝对方,严重威胁对方面子。当然,间接拒绝的方式不一定总是委婉的,有时也能表达强烈的语气,如反问句就常常用正反对、拒绝对方的场合,并传达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态度,语气一般较强烈。在我们的调查中,强烈拒绝中使用间接拒绝的16例,其中使用反问句的10例,占全部强烈拒绝的35.9%。如:
(12)为什么要和你去?(S3)
(13)我不认识你,为什么会借给你?(S7)
反问句可以表达强烈的语气,甚至比有些表示否定能力或意愿的直接拒绝更不礼貌,试比较上面两例和下面两例:
(14)谢谢你的好意,我有工作不能离开。(S3)
(15)对不起,我不想借给你。(S3)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在表示强烈拒绝时主要通过直接拒绝和反问句来实现,两种方式占强烈拒绝的78.2%;偶尔用反问句以外的其他间接拒绝方式,但句式都较简单,少修饰语、附加语,且很少有商量的余地。如:
(16)对不起,我没钱。(S7)
(17)我不认识你。(S7)
3.留学生习得情况分析。
留学生的委婉拒绝率略低于中国人,但相差不大(低6%),表明中国人与东南亚华裔留学生表示拒绝时的主观愿望接近,且使用的拒绝策略存在很多共性,这可能是因为本文调查的是有一些中华文化背景的东南亚华裔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