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三、美国大中小学汉语师资培训形式与模式
美国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存在很多不同形式。以时间角度划分,有:(1)短期培训,即针对某种教学法理论技巧或测试方法的为期几天的强化培训,一般由大学外语系的汉语专业、东亚语言系、孔子学院、各州汉语教师协会、周末汉语学校联合会组织举办的暑期教师培训项目居多;(2)中期培训,即为期2—4周相对综合性的培训,一般由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星谈”资助的大中小学组织举办,另外还有大学为新任助教传授外语教学法理论并组织小规模的模拟课堂,以便让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教学的过程性知识(procedural know ledge);(3)长期培训,即一个学期或一年以上、可颁发学位或资质证书的项目,一般由美国大学教育学院/系或外语系组织举办。以培训方式划分,有注重某种教学法理论的讲座性培训,注重教学技能技巧实践的工作坊式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兼而有之的双向式培训。就培训动机而言,基本上可分为职前培训(pre—Service training)、人职进修(in:service training)和职后深造(post—service training)三种。职前培训与人职后进修督导相结合的模式是比较常见的。
职前培训是指一些具体的语言项目,如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半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非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以及对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刚刚步入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教师以及作教学助理的研究生或者对本项目教学方法尚不熟练的教师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其目的在于保证其教学质量。国家汉办为派往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举办的汉语师资培训项目也属于职前培训范畴。目前已知的单独职前培训项目在美国屈指可数,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以及波特兰州立大学外语系分别同ALLEX语言教学联盟(Alliance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Exchange)合作创办的7周暑期教师培训项目,由ALLEX语言教学联盟负责从中国各地直接招募有志在美国大学教授中文的志愿者,送到这两所大学接受岗前培训,然后分派到同ALLEX签署协议的大学担任中文教师。
培养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语教育素质是一般素质,而专业教育是特殊素质。这就是说,在职前教育阶段,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做到听、说、读、写、译样样精通。
人职进修和研修指的是对正在任教的教师或主教由其指导教师进行岗位上的监督、指导和研修,比方说,担任汉语教学任务的研究生一般都要同时跟着中文主管教授研修中文教学法或第二语言习得的课程、观摩听课,做到边教课、边受训。此外,国家汉办以往举办的师资培训班,以及每年从暑期7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的每月一期的海外汉语教师和教材教法培训班,还有每年暑期在中国开班的一些美国汉语语言项目,也对在当地招募的教师组织这种职前与人职结合式的培训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这种培训模式的好处是培训目的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能够有的放矢地把近年来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的新课题运用到其师资培训项目中,有利于参训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并行发展;其缺点是一般由于时间匆忙,而且教学任务紧跟其后,培训只能粗线条式地避轻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