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Eileen Chang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Price: $11.95 $8.40 (Save $3.55)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This book adopt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and bases its discussion on an intensive reading of the text. Through a strict discussion made from aspects such as the spirit of tragedy, eternal them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false and the true, creation of typical characters, and depiction of women’s tragedy, this book holds that Eileen Chang inherited the tradition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her novel writing and traces out a clear route of the inheritance.
This book can be used b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s a reference for modern literature research or by readers interested in the studies on modern literature, Eileen Chang or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bout the Author
Tao Xiaohong, Ph.D.,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Ms. Tao’s research focuses on literature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She has hosted several of the university’s research projects and published quite a few academic papers on Eileen Chang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spectively.
Table of Contents
序 
引言 
第一章张爱玲与《红楼梦》研究述评 
第一节惊艳期(1943—1949) 
第二节重现期(1950—1979) 
第三节繁荣期(1980—1999) 
第四节延续期(2000—2008) 
第二章一样的悲剧,苍凉的存在——悲剧神韵的承继 
第一节存在悲剧溯源 
第二节个体生命与生存境遇的必然冲突 
第三节欲望与自我获得 
第三章浮华与苍凉——永恒主题的共同演绎 
第一节浮华与苍凉的共同主题 
第二节共同主题演绎之家族的兴衰 
第三节共同主题演绎之美好爱情的幻灭 
第四节共同主题演绎之美丽人生的毁灭 
第五节美学与文化特质相似的造就 
第四章云烟渺茫,丘壑无限——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 
第一节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与继承 
第二节淡化或省略情节设置结构空白 
第三节价值判断空缺经营意义空白 
第四节意象替代以实寄虚 
第五节虚化人物实描以虚写实 
第五章人物形象的艺术投影(一)——范柳原与贾宝玉 
第一节传统价值期待与社会规约的共同背离 
第二节孤独的行走者 
第三节坚定的真爱追寻者 
第四节悲凉的哲学感悟者 
第五节无私超脱与自私平凡 
第六章人物形象的艺术投影(二)——自流苏与林黛玉 
第一节灵秀婀娜的古典美 
第二节漂泊而孤寂 
第三节觉醒与自守 
第四节坚忍而无畏 
第五节诗与俗 
第七章闺阁昭传——女性悲情言说 
第一节悲情宿命 
第二节男权掩杀与沉沦 
第三节末世氤氲中的美丽绽放 
第四节悲悯的关照 
第八章从《传奇》到《小团圆》——《红楼梦》影响轨迹寻踪 
第一节前期的“红楼”之风 
第二节后期质的承接 
第三节一贯的坚守 
第九章《红楼梦魇》(一)——张爱玲与《红楼梦》后四十回 
第一节《红楼梦》未完 
第二节续作者身份推测 
第三节后四十回续作的质量 
第四节独特的“张看”模式 
第十章《红楼梦魇》(二)——张爱玲与《红楼梦》自传说 
第一节红楼非自传 
第二节宝玉乃脂砚 
第三节自传说的“梦魇” 
结语 
参考文献
Sample Pages Preview
第二类,艺术手法对比。石梅琳《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之词语、词汇、时空比较研究》是台湾地区的一篇硕士论文。作者围绕语言运用和时空设置展开比较,其中关于时间意识的讨论新颖别致,说:“张爱玲的时间意识使得她对于蛮荒世界、断瓦颓垣的想象,与曹雪芹‘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颓废精神有着共鸣。小说没有英雄或大人物,张爱玲只以一贯的‘参差的对照’写小市民庸俗的喜怒哀乐,因为这样更能接近生活的‘事实’,而这样特立独行的写作风格,反让她成为《红楼梦》等世情小说的直系继承作家。”此文若能在语言和时空中二选其一,论题集中些,效果当会更好。曹芝兵《试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月亮意象的继承和发展》从审美意象人手进行了一番比照,作者指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一方面承袭了《红楼梦》的悲凄的美学意蕴,为小说铺上一层苍凉的生命底色;另一方面,在写法上又表现出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展。她将自己那带有浓重的现代色彩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熔铸到月亮之中,使月亮意象呈现出鲜明的现代色彩。”此文的分析比较粗略,但角度把握得比较好。上个世纪90年代末,已经出现了从叙事角度、描写技巧、语言表现等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进行集中对比的论文。然而,进入21世纪,此类研究仍然比较薄弱,甚至显露出了水平下滑的趋势。这是相当遗憾的,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参与补救。 
第三类,悲剧精神对比。秦都雍《谈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悲剧意识》认为:“《红楼梦》悲剧意识的深刻性在于展现了人性中情与理的冲突;张爱玲则既写了情在理的压抑下的跃动,又对情保持着超然冷峻的观照。”田美丽《论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死亡意识》论述了曹雪芹面对死亡的超越意识。在他来看,人生只是轮回的一个阶段,死亡不是毁灭,而是从红尘世界退出。
Eileen Chang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8.40